2-3岁宝宝进入了叛逆期,除了打,还能怎么办?

更新时间:2020-04-02 17:29:23 新闻动态

俗话说:“六月的天,娃娃的脸,说变就变”。
尤其是宝宝到了2-3岁时,
家长怎么和孩子沟通都变得不管用了,
他们开始变得蛮不讲理,很任性,脾气也变得很暴躁,
经常出现把玩具故意弄坏等情况。
这时,宝宝可能进入了幼儿叛逆期。


儿童专家研究:人有三个叛逆期
2-3岁时,将会迎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,称“宝宝叛逆期”,6-8岁则是人生第二个叛逆期,成为“儿童叛逆期”,12-18岁时,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,成为“青春叛逆期”。不同的叛逆期,有不同的个性发展、心理发育特点,父母应对的方法也有不同。
对于2—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,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,你说你的,他做他的,有时弄的家长急了,就吼孩子两嗓子,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,在命令无效状态下,给孩子一点惩罚,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;
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,孩子马上说不,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,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,怎么劝说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,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暴力干预。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,该如何应对并处理好呢?
在这里爱婴老师与您一起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?
帮你找出三点原因:
一、我要表达,我有想法


对于2—3岁的孩子,从宝宝最初的吱吱呀呀语言表达,大人们不知其意,到宝宝能清晰说出话来,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,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。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,他们的话有时是倾向于描述眼前所看到的事;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,但是由于宝宝们受言语表达的限制,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;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,又不认真观察,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意,孩子本来说向东,家长理解成了向西,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,甚至闹情绪了。家长在此情况下,一般是采取哄、劝的办法,当在劝说无效下,结果是非打即骂,企图逼孩子顺从(听话),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,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“摆布”了。宝宝的诉求:我想得到什么,做什么,家长却是:宝宝听我的,不能做什么。  

二、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

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-3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,当经常被大人们制止的事,孩子反而会认为很好玩。比如大人说,那个带电的插座很危险,千万别动,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触摸一下,要么用手去捅一捅,要么用手中持有的玩具去动一动。再如,当大人强调:快点吃饭,别磨磨蹭蹭的了,再看宝宝,就那样的拖拉啊,磨蹭呀。有时气得大人恨不得给两巴掌,可是又怕孩子吃不饱,家长左右为难,有时大人干脆就在孩子身后追着喂饭,一顿饭吃的时间太长太长。凡此种种,举不胜举。
三、不容忽视孩子的“单向思维”


“第一叛逆期”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。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,想什么就是什么,不管你怎么劝,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,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,家长只需要冷处理,或者装看不到,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,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。比如孩子走到楼下了,把玩具忘家里了,这时如果你说:我们已经下楼了,下次再拿吧,可是看看孩子眼神,就让你上楼去拿,怎么办?还比如几个宝宝在一起玩,你的宝宝护着自己的玩具,别人动哪件都不行,别的小朋友一动,他就要争、抢,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,场面不好控制,怎么办?
对于“第一叛逆期”里孩子们的表现,不管顶嘴也好,还是游戏心理也罢,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,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,也不用去焦虑。


 

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?

爱婴老师教您三种办法化解

 

 

1、走到孩子身边,蹲下来告诉孩子“我需要帮助”

 

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,只需要提醒或者郑重告诉孩子一遍或者两遍就够。如果他们仍在自顾自地做着手里事,或者在专注于玩时,请不要再说第三遍了,如果你这样做了,就等于白白浪费你的感情。因为孩子压根就没听你说什么,更没有去执行的意愿。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话,就都是废话了。面对充耳不闻的孩子,请家长冷静地走到孩子身边,不妨蹲下来,静静地看着孩子,这时你会发现专注于手里事情的孩子,会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你的身上,抬起头望着你,这时作为家长,能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,表情交流时,意味着你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的时候了。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:尽可能不要用命令的话语,而是用请求帮助的口吻。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,非常愿意帮助人,甚至他会毫不推辞地愿意接受你的请求。但如果你命令孩子“你马上去干某某事”时,孩子可能会表达“凭什么是我去,为什么不是你去?”的意思,那种不情愿的神情,便会让大人哭笑不得。


2、制定家庭规则,少去唠叨少废话。


很多家长忽略制定家庭规则,这对于引导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,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。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关注规矩,让孩子清楚,规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,不是针对你孩子一个人用的。当我们的父母都来做遵守规矩的模范时,孩子便也习惯于遵守了。例如,对于正处在游戏状态下的亲子沟通,家长越制止孩子越不听,请家长们干脆还是不要做无谓的叮嘱了。再如,对于吃饭,实行分餐制,一人一份,饭前做好就餐规定:必须认真吃饭,如果拖拉磨蹭,大家都吃完了,你还没有吃完,我们就收拾碗筷了,没有饭吃,你就饿到下一顿吧。当孩子真看到因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时,下一次,他自然就有了经验和教训,不用多说,自然就会听话多了。如果孩子还拖拉,如法几次后,孩子便自觉了。家长全然不用担心孩子会饿坏了,只要饭后不给零食,不去给孩子骄纵,好的饮食习惯很快就会养成的。华夏爱婴的老师在这里郑重提醒家长们:不要唠叨孩子,唠叨多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,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。只需用简洁的话,合适的语调,走到孩子身边,在目光交流的前提下告诉孩子,你想要做什么,或者让孩子做什么,就足够了。

注意力转移法,家长要灵活运用,在宝宝们闹情绪的时候,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,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,同时也避免了激起孩子倔强的心理。
3、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

对待“第一叛逆期”的宝宝们,家长无需急着给他们讲道理,更用不着武力来制止孩子,只需要冷静一些,用注意力转移法,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,想要的玩具,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,便可以让孩子顺着你的思路走了。有时一些家长非要给孩子讲一番道理,来证明孩子是错的。这种方法不可取,对孩子来说,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,对于成人语言并不会完全理解,这时对正处于情绪时的孩子讲道理,孩子哪能听得进去呢,相反,家长会越讲心里火气越大。另一方面孩子的单向思维仅关注事本身,并不会一定非要实现,只是想法罢了。比如,有个三岁宝宝晚上要吃饼干,天已经黑,不方便去买,这时家长采用想像的方法来和宝宝“画饼充饥”,可以和宝宝一起想像,对我们要买一个大大的饼干,我们要买好多好多的饼干,我们要那种巧克力的饼干……当和孩子一起展开丰富的想像时,过一会儿再看宝宝,基本上就会忘记买饼干这件事了,也不再闹着要饼干了,一切都在快乐的想像氛围中解决了。

3、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
人阅读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