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育馆的故事

我们就初衷来源于妈妈的无助。
我们就初衷来源于妈妈的无助。
创始人的妹妹是一位妈妈,当时非常焦虑,因为产后3个月就要返回职场。那么问题来了,谁来养育孩子呢?她问创始人这样的问题:4个月宝宝托管中心,在国外是很普及的机构,为什么在中国没有?
以下是她关于“宝宝到底谁来带”问题的深刻思考。
我家4个月的女宝宝,视若珍宝。我即将被迫成为宝宝的。。。全职妈妈。
最近,一直在思考宝宝该由谁来带,在辞职和不辞职间纠结了很久很久,无所不在的思考和纠结,以下是纠结的内容:
1. 首选:宝宝自己带,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头3年非常关键,工作没了可以重新再找,宝宝的头三年毁了就是一辈子,我赞同“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养孩子失败的遗憾”的这句话。设想中每天看到宝宝热切盼着妈妈回家,看到妈妈后喜悦的眼神后,我就决定自己带宝宝。我尝试过自己带孩子,我家孩子是属于特别粘人型的,我得每时每刻看着她。所以,我打破了所有的生活规律,而且被每天出现的养育问题搞得不知所措,想给宝宝更好的爱,却力不从心。一天24小时,有时候连饭也吃不着,持续下来,我生病了,孩子也病了,我是从小吃苦长大的,还算能够吃苦,可带宝宝,我却遇到了强大的困难。我变得整个人都不好了,我以为爱能战胜这一切,可真是有心无力啊,生病起来,全世界感觉都坍塌了。
2. 保姆:在北京,请个保姆最少也得3.5k,我们家的4k,据说宝宝走路后,还要涨工资。问题是,我压根不知道白天她以怎样的状态和心态带宝宝的,在公司上班,心里总是放心不下。我也体谅保姆的辛苦,晚上7:30准时进行宝宝交接仪式。
3. 老人:老人带小孩真的很不容易,本来带宝宝就是耗体力的事情,他们也想要他们的晚年生活啊,我见过小区一对老人,跟我聊天,聊着聊着就哭了,说是家里的人怎么不理解他们的辛苦。还经常看见老人在小区里闲逛,一种漫无目的、目光呆滞的闲逛,等待着儿女回家,自己也能稍微轻松下。而且,老人带孩子有很多误区,真担心溺爱毁了孩子。
思考:
1.宝宝需要同龄宝宝的陪伴吗?虽然宝宝4个月,要到2岁以后才会产生合作、分享的概念,可是我发现一个问题,朋友家的一个不到一岁宝宝,她一个人带宝宝时只要一从围栏里起身,宝宝就哭的不行,非要让妈妈寸步不离,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,妈妈就能轻松离开了。妈妈们完全可以把孩子放在一起带,这样会省很多力气。其实,在大城市里,很多都是外来人,即使买了房,但是不一定有归属感,在北京这个城市里,很少亲戚,没有闺蜜,抱着孩子,想去哪儿串门都不行。这一点,我深有体会,在家里,宝宝在家里闹,想带宝宝去小区溜达下,想去谁家串个门都没有地方。
2. Daycare的必要性:我最近在研究正面管教和蒙台梭利的课程,从书中发现,在国外,这种0-3岁的家庭式的Daycare 特别多,也建立的特别成熟,包括屋内固定教具的摆放、课程的设置都有严格的安排,可是国内在0-1.5岁这一块是一个大大的空白。
3. Daycare的好处:
1) 解放了老人,让父母晚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;
2) 避免老人过度溺爱宝宝;
3)Daycare的摄像头,让妈妈随时监督宝宝的状况,省去了妈妈担心保姆对宝宝不好,也可以看到宝宝受到的正面管教或者蒙氏理念的熏陶;
4) 父母有事业需要完成,可以放心交给Daycare托管。
5) Daycare就在小区或者设置在办公室周围,让妈妈下班了或者中午饭的时间就可以直接和宝宝互动;
6) 宝宝的教育和饮食可以得到更科学的照顾;
7)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面说:宝宝不再孤单了,宝宝不再孤单了,宝宝不再孤单了(重要的事情说三遍)
Daycare是如此大的一个市场,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,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首都,竟然没有,我太诧异,我自己也太需要这种机构的存在性了。正是由于我生活中出现了如此之大、如此棘手的矛盾,引发了我的以上深刻思考,也正在酝酿一些做为,为了自己宝宝不再孤单,也为了同龄妈妈的焦虑。根据妹妹的想法,创始人又加了很多想法进去,全面启动托育项目,来帮助更多家庭。
基于因为社会发展给家庭带来的这方面问题,华夏爱婴希望再一次帮助社会来解决家庭压力,帮助妈妈解决教养问题、走向优雅,给宝宝更科学、更专业的养育环境,在成长的路上不留遗憾。